对不起,你需要查看的图片不见了

省监委派驻学校监察专员办公室

纪委机关 (综合办公室、监督检查室)

   
 
为了百姓的笑脸----沈长瑞
发布人:罗奇清  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次数:835

       有人说他铁面无私,因为面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他总是拍案而起,毫不退缩,事实查不清不罢休,问题处理不到位不罢休。

       也有人说他柔情百结,因为他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只要老百姓有问题、有困难,他就一定会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

       更多的人说他就是一头“老黄牛”,因为他不图名、不图利,寒来暑往,披星戴月,在信访工作这个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他就是2007年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的北京市昌平区纪委常委沈长瑞。

    “邪不压正,咱按党的政策办事,没什么可怕的。”

      1994年1月,42岁的沈长瑞离开了已工作8年的昌平区区委组织部,走马上任区纪委常委,主管信访举报工作。8年基层党务工作的磨炼,使沈长瑞更加了解和熟悉基层群众的问题和困难,为他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任之初,沈长瑞就抱定一个信念:做好党交办的工作,不让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损,不让干部和群众受委屈。

       1995年1月,沈长瑞收到一封举报信,说某乡领导借下属单位敬老院5000元钱用于个人购房,一没打借条,二没办任何手续,借了很长时间,根本没有还的意思。沈长瑞经过调查,了解到举报信的内容属实后,对这位乡领导进行了批评。不久,他就把追回的借款送回了敬老院。

       一次,沈长瑞带队调查某村党支部书记打着某企业的名义占用集体土地搞经营,却长期不交租金,严重侵害集体利益的事。调查期间,该村支书威胁沈长瑞:“我在‘上面’有后台,要是处理我,对你没啥好处,不信咱就走着瞧!”

       沈长瑞针锋相对地说:“我是代表党组织来调查你的问题。不管你关系有多硬,有问题就得查,该处理就得处理!”违纪事实查清后,该村支书被开除党籍,20多万元不正当收入也被追回。

       2005年4月,沈长瑞收到一封反映某村党支部书记万某违法乱纪的举报信。很快,昌平区纪委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沈长瑞任调查组组长。在调查期间,万某十分嚣张,多次扬言道:“一个小小的区纪委常委,能把我怎么样?”沈长瑞毫不退缩,准确分析案情,查找确凿证据,仅用20天就彻底查清了万某违法乱纪的事实,按规定对万某进行了处理。

       沈长瑞常说:“邪不压正,咱按党的政策办事,没什么可怕的。”话虽然简单,但是在每个案件的背后,沈长瑞要付出多少心血,做多少工作,这些恐怕只有他心里最清楚。“群众反映的问题,哪怕只有百分之一是有道理的,

       我们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决。”2006年10月,沈长瑞收到一封反映3个村的村干部违法乱纪问题的署名信后,当即带人来到举报人的家中。经与举报人交谈,他了解到,举报人原来住在百里之外深山区的贫困乡,1994年享受政府补贴自愿搬迁到现在居住的这个村。2004年全区农村实施土地确权时,对他家的土地确定权,村干部未给予明确答复,导致他强烈不满。当得知有的搬迁户在外村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后,他便自发成立了一个“信访协会”。他自认为有文化,便担任了协会的头目,并派人搜集各村村干部的“违纪”材料,由他书写寄出,以此发泄对村干部的不满。沈长瑞弄清这封“控告他人是假,想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是真”的举报信的背景后,握着他的手说:“你有问题我们可以帮你解决,但没有证据千万不能乱举报,否则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你这个‘信访协会’是非法的,赶紧把它解散了吧。土地确权的问题,只要是政策允许的,我一定帮你解决!”听了沈长瑞真诚的一席话,这位举报人激动地说:“区纪委只有一个,而全区的老百姓却有千家万户。您一听说我受了委屈立刻就来了,我做梦也没想到啊!您放心,‘信访协会’我立即解散,再也不闹了!”

      “群众反映的问题,哪怕只有百分之一是有道理的,我们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决。”这是沈长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某村有位村民状告村干部,举报信分别寄到区、市甚至中央有关部门。沈长瑞带队调查后,发现该村民反映的问题不实。他诚恳地对举报人说:“写信反映问题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举报人无言以对。没过几天,这位村民又来找沈长瑞,说因为自己反映问题,村干部对他打击报复,把他哥哥工厂的电给断了。沈长瑞立刻打电话询问,得到的答复是,举报人的哥哥因不按合同向村集体交费才被断电的。挂掉电话后,沈长瑞对举报人说:“你回去做做你哥哥的工作,让他赶快把费用交了。电的问题我帮你想办法。”举报人将信将疑,可刚回到村头就听见哥哥工厂里的机器开工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上访过。

        在沈长瑞的办公桌上,有很多感冒冲剂等常用药物,这些都是他为上访群众准备的。他常说:“如果上访人有个头疼脑热,你递上几粒药,嘱咐他多注意身体,他的心里一定会热乎乎的,与你的距离马上就拉近了。”

        沈长瑞对工作的热爱、对群众的热爱是出了名的,而这种热爱已化作沈长瑞创新信访工作的动力。沈长瑞针对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并大胆实践,变上访为下访,深入百姓家中了解情况,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3年来,正是沈长瑞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把上访群众当成自家人,才有近300名举报人和他成了朋友,才大大促进了当地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党员干部受到错告或诬陷时,

        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澄清事实。”“谢谢老沈!感谢区纪委为我澄清了事实,给了我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我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带领本馆的全体职工扎实努力,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这是昌平区殡仪馆党支部书记、馆长何忠林2005年4月8日在沈长瑞主持召开的信访公开答复会上的肺腑之言。

        2004年9月,北京市纪委和昌平区纪委先后收到反映何忠林“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等问题的举报信和光盘共23件。沈长瑞带领联合调查组经过反复调查,认定举报信反映的问题均不属实。事实是:何忠林自1999年4月就任殡仪馆党支部书记以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后将别人送的各种好处费累计24.3万元全部交由财务室退给了送款人。他还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改革,改变了过去“庙穷和尚富”的状况,断绝了过去个别职工依靠殡仪馆致富的“财路”。几年来,殡仪馆不仅偿还了该馆以前欠下的1600万元债务,而且职工人均年收入也由1998年的2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7.7万元。调查组查清信中反映的问题均不属实后,及时召开了公开答复会,为何忠林澄清了事实,重新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

        沈长瑞常对同事讲:“当那些廉洁勤政、遵纪守法的党员干部受到错告或诬陷时,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澄清事实,绝不能让他们带着压力、背着“黑锅”干工作,要坚决给予保护,否则就是我们的失职!”

       13年来,沈长瑞带队调查了近500起案件,在严厉惩处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先后为392名被错告或诬告的同志澄清了事实,保护了优秀干部,维护了社会稳定。“既然选择了当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要把工作干好。”

      “沈常委,这些年你辛辛苦苦的,有时还会遇到恐吓和危险,到底图个啥?”

     “我啥也不图,就图老百姓有一个舒心的笑脸。对我来说,既然选择了当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要把工作干好!”

         这是几年前一位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与沈长瑞之间的对话。

     “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是沈常委的这句话时常在我耳边响起,现在我越来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这位年轻同志深情地说。

        其实和这位年轻同志一样,当时沈长瑞周围的很多朋友也不理解他,觉得他有点“傻”,可是现在大家都很尊重和敬佩他,因为大家明白,沈长瑞之所以能理直气壮地查案,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就是因为他行得正、做得端,清正廉洁、严于律己。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带好队伍!”这是沈长瑞常对同事们说的话。

      “与沈常委相处了8年,从来没有见他为自己的亲属办过事,可他却可以为了不相识的群众,亲自找领导帮忙解决问题。”昌平区纪委信访室原副主任王建新感慨地说。

        有一次,沈长瑞在调查走访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某单位的负责人本应享受的副科级待遇有3年多没有落实了,就亲自找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终于使这个负责人落实了待遇。

        沈长瑞的身体不好,妻子为了照顾他,提前内退了。听说他的爱人已内退,便有人提出给她安排点事干,并承诺每月给5000元的高工资。沈长瑞二话没说就谢绝了。

        2004年,沈长瑞的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很多人觉得只要沈长瑞说句话,和有关部门打声招呼,给女儿安排个好工作肯定没有问题,但沈长瑞却鼓励女儿自己去闯天下。

        提及这件事,沈长瑞的女儿笑着说:“我爸那人很正直,我从来就没有指望过要沾他的光,自己闯荡不是更能体现能力和水平吗?”

        有这样一组数字:13年来,沈长瑞共批阅信访件6814件,接待来访群众2671人次,与被信访反映的干部进行谈话132人次,亲自带队调查信访案件489起,为392名经查问题不属实的党员干部澄清了事实,从严惩处了47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649.8万元。

        这组数字是枯燥的,但它是一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实写照;这组数字是鲜活的,因为它诠释着一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情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公仆情怀。

 
 

版权所有 © 2013 江西师范大学纪委 江西师大 ICP备案编号:赣B2-20050166号-1

地址: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纪委 邮编:330022 电话:0791-88120010 88120013

传真:0791-88120010 邮箱:jxsdjw@j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