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碰硬,敢打硬仗”,这是领导和同事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常委韦翼群最多的评价。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6年来,从一名普通干部到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纪检监察室主任,再到自治区纪委常委,韦翼群一直身处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查办了许多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仅2001年至2006年,由他主持查办的大案要案就有28件。
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县龙泉矿冶总厂所属的拉甲坡矿发生了特大透水事故,造成81名工人死亡。8月1日,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紧急抽调人员组成了“7•17”特大透水事故腐败案专案组,由韦翼群任组长。
在上级领导的指挥下,韦翼群和专案组的同志们一道,夜以继日地工作,只用一个星期就成功突破了犯罪嫌疑人南丹县原县委书记万瑞忠、原县长唐毓盛等人的攻守同盟和心理防线,使他们彻底交代了瞒报“7•17”事故的经过及其中存在的经济问题。
河池地委原书记莫振汉是“7•17”案件涉案人员中职务最高的领导干部,也是中央纪委和自治区党委高度关注的对象,突破莫振汉的重任就交到了专案组组长韦翼群的手中。最初,莫振汉在接受调查时仍然带着地方“一把手”的霸气和对组织审查的怨气,拒不交代问题。韦翼群交替打出感情、政策、证据、法律、道德等几张“牌”,从莫振汉的成长史谈起,一直说到81个死难矿工家庭支离破碎的悲惨遭遇,唤醒了莫振汉几乎麻木的情感。几天后,莫振汉在专案组人员面前流下了忏悔的眼泪,承认了自己知道事故真相却不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的行为,为组织上全面掌握“7•17”事故真相提供了重要材料。但随后在调查其经济问题时,莫振汉就缄口不言了。韦翼群带领专案组一方面从莫振汉的不明收入入手,搜集证据;另一方面加大对莫振汉的政策攻心力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适时出示一些证据,让其不要心存侥幸。经过艰苦的较量,莫振汉终于败下阵来,交代了收受他人钱物100多万元的犯罪事实。
作为专案组组长,韦翼群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组织协调整个专案组的工作上。在他的带领下,专案组同志协同作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以高昂的斗志圆满完成了专案组的调查任务。据统计,该案共查处违法违纪党员干部68人,其中厅级干部8人,处级干部29人,科级干部31人;68个违法违纪的干部全部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其中被判刑的有48人;共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该案的成功查处,得到了中央纪委、监察部和自治区党委、纪委领导的一致好评。“7•17”专案组也因此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集体一等功。
在办理违纪违法案件的过程中,曾有人扬言要砍断韦翼群的手,也有人用石头砸过他家的玻璃,还有人直接打电话到他家对他的家人进行威胁恐吓。亲戚朋友都劝韦翼群改行,不要再从事这“得罪人”的工作了。面对如此复杂的办案环境,面对亲戚朋友们的好言相劝,韦翼群脑海里跳跃的是东兰老区革命前辈浴血奋战打江山的烽火场面。
韦翼群出生在革命老区东兰县一个壮族农民家庭,从小就受到红色土地的熏陶,立志把革命先辈的精神发扬光大。此时此刻,他想:如今,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如果自己为了个人的安危成为逃兵,那如何面对无数为革命牺牲的前辈?他对家人交代了应对恐吓的措施,感谢了亲戚朋友们的好心劝阻,继续奋战在惩治腐败分子的最前沿。
为了党的事业,韦翼群牺牲的何止是这些。他在家里排行老小,深得父母的宠爱,对父母的感情也非常深厚,在家乡是远近闻名的孝子。2004年10月,80岁高龄的母亲病重,希望他回去探望。自治区领导也很关心这件事,让他请假回去。那时韦翼群查办的一个案件正处于攻坚时期。他对组织上说:“我既是母亲的儿子,也是党的儿子。既然党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在关键时候我就要做出一些牺牲。”后来母亲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绝症。此时的韦翼群心里清楚,母亲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应该在家多陪陪她。但他强忍内心的悲痛,对关心自己的同事隐瞒了母亲的病情,仍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没能回家多陪陪母亲。
2005年8月中旬,韦翼群终于忙完一段,于是就请假回老家照顾母亲。然而假期还未结束,领导就打电话要他去执行一项任务,他二话不说立即中止休假赶到指定地点参加调查工作。同年11月下旬,韦翼群出差在外,老家打电话告知他母亲病危,同事们劝他马上回去。但韦翼群考虑到已经约好了谈话对象,如失约会有损纪委的形象,便强忍着牵挂和思念投入了工作。母亲要求临终时见儿子一面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韦翼群常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心中一定要充满爱,爱党、爱人民、爱事业,同时,爱自己的亲人。”